报告中称,全球一季度清洁能源投资同比下降10%至661亿美元。
同时,随着分布式光伏的迅猛发展,对分布式光伏标准体系的建设也提出了迫切需求。近日,中电传媒记者就如何提升我国光伏智能制造水平,智能光伏产业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等问题采访了国网能源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汪晓露。
近年来,我国在国际、国内标准体系建设和标准化工作方面取得了佳绩,但在之前的标准化工作中,更多关注产品性能的指标,或是产品鉴定和测试规范,对产品的质量、耐久性及可靠性问题关注较少。要提升我国光伏制造水平,加速从光伏大国向光伏强国迈进,仍需掌握核心技术,促进光伏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通过金融扶持等渠道加大对光伏产业 技术创新的扶持力度,支持企业开展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同时通过光伏领跑者计划等,推动先进技术的示范应用。针对智能制造的技术标准、质量管控、金融扶持、优惠政策等方面的政策也需要出台作为一种降本增效的方式,可以使业主在电价逐步下降的情况下保证电站的收益,对我国光伏行业的长远和高效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对于光伏扶贫示范应用,近年来已经取得了 显著的成绩,今后应加大光伏扶贫先进技术的应用推广,尤其要加大光伏扶贫智能化、信息化应用力度,通过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更好地实现光伏扶贫信息采集、系统监控和运维管理等。
由此可见,智能化将成未来光伏产业发展主攻方向。关于智能光伏公共服务平台,国家电网已经开展创新实践,上线并正式运营光伏云网。在最终其公示的中标结果中,5个项目的中标电价范围在0.40-0.45元/kWh。
4月22日,海西州人民政府公示德令哈、格尔木领跑者基地投资企业评优结果,其中格尔木基地最低电价0.31元/kWh,德令哈最低电价为0.32元/ kWh。此外,从第一批已经建成的项目来看,虽然第三次领跑者各地政府都出台了丰厚的土地税费减免政策,青海格尔木和德令哈项目的优选方案中甚至免了土地税费,但对土地使用情况估值依然争议颇多。随着光伏领跑者计划进入第三回合,体量大、资本密集且模式单一的集中式光伏产业棋至后半场。据文件所言,大同二期应用领跑者基地竞争优选中存在不按文件要求和评分标准打分,不按评优结果推荐公示入选企业等问题。
一位组件制造商市场部人士也向《能源》记者透露,领跑者招标中有三个要素,其一,你选什么样的设备,其二,转化效率,其三才是电价。此外,此次领跑者中普遍采用的单晶PERC技术虽然使得EPC投资(主要是组件成本)增加5%,但也使得发电量增加20%,年化收益率可以达到7%上下,收益率进一步增高,投资价值上升。
目前上游特级料与一级料的价格维持在116-130元左右,维持着1-2%的跌幅,组件价格有所松动,为企业报价提供了定心丸。也有人认为,在领跑者项目申报中,地方政府早已和企业捆绑到了一起,申报领跑者也意味着巨额的财务支出,多数领跑者申报城市在前期调研,土地规划上已经花费了上千万资金,这些资金可能都是未来中标企业的潜在成本,并不会在招标方案中体现。而在大部分招标工作尘埃落定之后,依旧出现了种种问题。当地外围防护绿化、供水供电、污水处理等设施由当地政府建设,无需企业分摊,各单项目实际已留出盈利空间。
固有的成见使各方忽略了一个关键环节,在行业人士梁伟看来,撇开建设成本和运营等执行层面的因素,单就优选规则而言,并非在电价上拉开差距就能十拿九稳。截至目前,地面电站装机容量的占比仍然远远高于分布式发电,终端市场相比之前并没有很大的增长,甚至还有所下降。动荡加剧2月26日,位于西安曲江的温德姆酒店内,一场以光伏硬科技为主题的活动使得现场热闹非凡。事实上,这也是申请第三期领跑者基地所必须具备的条件,譬如之前的弃光率,土地质量等,同时优先保障电力接入,明确土地税费和租金等等。
与此同时,多晶硅片同样处于下行趋势,价格跌破130元/公斤。如此低的电价能否实现盈利?是否就此拉低光伏上网电价?后续领跑基地的电价是否会越来越低?以此轮势头猛进的国电投集团为例。
根据行业人士王淑娟的统计:8个领跑基地一共38个项目,52个企业投标,仅仅央企就投了200多次。公开招标信息显示,国电投所有组件均采用了N型单晶双面电池技术,根据第三方检测机构TUV NORD的数据显示,相比P型单面组件,N型单晶双面电池组件技术将会使成本有较大幅度的下降,这也为国电投的项目收益提供了一定的空间。
在这种情况下,3月17日,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紧急下发《关于暂停青海格尔木、德令哈光伏发电应用领跑基地建设有关事项的通知》,在确定格尔木、德令哈领跑基地是否按省政府相关文件征收城镇土地使用税政策、明确是否落实基地申报相关承诺之前两基地企业竞争优选工作将被暂停,相关申报材料依法依规予以封存。对于竞标的企业来说,最低电价不下降25%几乎没有中标可能性。此前有爆料称,在某个基地中标条件中规定必须要求业主采用某种技术,业主在招标文件的制作过程中,会要求有某个组件制造商或者电池生产商进行背书,先拿到项目再说,但最终是否会采用该技术不得而知。会上,要求各投标企业充分考虑建设成本、充分考虑政府承诺建设的费用。步入2018年,领跑者基地激烈厮杀:央企组团来袭,技术百家齐放,一度沉寂蒙尘的集中式光伏电站曙光再现。作为单晶硅制造商,隆基股份今年已经四次下调单晶硅片价格,降至4.55元/片。
这是一场艰难的战斗。但业内人士仍担心,低价竞争会使光伏产业更加无序,扰乱中上游市场,甚至影响项目质量。
未来,中国光伏市场即将被布局迅速、资金链短、模式多样的分布式所取代。整体来看,与第二批领跑者相比,此次领跑者电价水平的降幅之大有目共睹。
而在此之前,当其他应用领跑者基地招标工作都已尘埃落定,青海两基地却面临着招标优选工作被暂停的局面。如果还能保持一个高增长的态势,那么硅料依然会比较坚挺。
以时间为界,从2009年金太阳政策出台开始计算,集中式电站为主的光伏产业已发展近十年。此前在海西州政府发布的格尔木和德令哈两个应用领跑基地竞争优选方案中,对于土地税费,皆承诺不征收城镇土地使用税和耕地占用税范围。只有在其它条件不相上下时,电价才是决定性因素。但一些钢架可能就来源于小型钢厂,为了防锈,有些钢架表面被要求电镀锌,但是厚度都是可以作文章,比如电镀10丝(厚度单位)和5丝,价格差距就上千元。
盈利悬疑央企低价投标引发业界哗然。除了组件、支架、逆变器外,还有钢架和玻璃。
特变电工方面表示,从经济收益性角度考虑,电价降低会导致收益相应降低。在3月初三峡新能源启动的组件招标中,高效单晶305瓦以上标段最低标价为2.58元/瓦,275瓦以上多晶标段最低标价为2.47元/瓦。
3月15日,青海海西州基地临时通知各投标企业召开第三次优选答疑解惑座谈会。不过,在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原研究员王斯成看来:低价竞标本是市场行为,其初衷并不是逼着企业降低度电成本。
价格战升级在第三批领跑者基地项目角逐的过程中,电价成为至关重要的因素。同时,青海海西州相关主管部门还要求,格尔木、德令哈两个基地共10个标段投标电价不低于0.45元/kWh。否则青海海西州人民政府将拒绝企业以任何形式的投资进入海西区域,为此海西州不惜放弃整体基地建设指标。价格战、跑马圈地,这一系列行业乱象的背后不仅是中国光伏市场畸形商业氛围的缩影,更重要的是,上述项目在集中式电站进入后半场之际,能否确保企业盈利。
值得关注的是,骤然火热的分布式突然井喷,在2017年总装机量已将近20GW。但目前来看新建的产能还没有完全释放,未来市场如何变化还是取决于市场需求,如果需求放缓,那么价格会降下来。
但据此前报道,国电投已与晶科、隆基、亿晶光电等供应商签订了供货合同,仅组件的供货量大约有3.4GW。这也是为何今年价格厮杀更为激烈。
作为民企上市公司,特变电工此次报出了0.32元/kWh的最低价格。而青海格尔木、德令哈光伏应用领跑基地的招标优选工作则被暂停,原因就在于前文所提到的土地费用。